搜索“黄非”相关结果

  •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,在冀中白洋淀地区,老百姓们在共产党员黑老蔡的号召下组织起了抗日自卫队雁翎队。他们利用地形优势,合理发挥自身的特点,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游击战。黑老蔡妻子的妹妹杨小梅在家饱受丈夫张金龙的虐待,她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,于是逃跑投奔姐夫。在训练班里,她和农民牛大水彼此渐渐产生了好感,而张金龙一度为了找回妻子加入训练班,却最终无法改掉自己的恶习,甚至投奔敌人成为一个汉奸。日寇的扫荡开始,敌我双方发生激烈碰撞,而小梅、大水以及张金龙也将在斗争中走出不同的道路…… 本片根据袁静、孔厥的同名小说改编。
  •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新婚姻法后不久。在一个土改后的农村东枣庄里,有一对青年男女,男的叫王春贵,女的叫李秀兰。他们都是生产互助组的劳动模范,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,两人正处在热恋中。村里一些有旧脑筋的人,对王贵春和李秀兰的自由恋爱看不惯,认为这样的新鲜事“伤风败俗”。李秀兰的老爹李老川也是一个旧脑筋的人,他反对女儿自由恋爱,硬要自作主张将女儿许配给西枣庄赵老蛮的侄子赵大奎。李老川和赵老蛮两人又亲自到村政府,代替李秀兰和赵大奎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。李秀兰坚决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,她找到村妇女主任想办法。妇女主任找到秀兰娘,把自己亲眼看到过的一个包办婚姻的惨事告诉了秀兰娘。原来,在好几年前,在她娘家村里的一个寡妇,轻信媒人的话,将女儿虹采嫁给了一个小女婿。虹采过门后,受尽了婆家的气,最终跳井自杀。秀兰娘明白了包办婚姻的害处,不再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。她叫李秀兰和王贵春马上到村政府去办手续。秀兰和贵春在村政府碰到李老川和媒人。村政府的村长并不理解新婚姻法,反而给李老川写了介绍信,让他到区政府去领结婚证书。李老川刚走,妇女主任和秀兰娘就赶到了。妇女主任批评了村长的错误做法,村长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,立即领着李秀兰和王贵春到区政府去登记。李老川和媒人来到区上,区长没看到女方本人,就不给予登记。村长赶来向区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,区长又向李老川做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。秀兰和贵春的自由婚姻被区上批准。顽固的李老川在万般无奈中,虽然同意取消了李秀兰和赵大奎的包办婚姻,但却仍然反对秀兰和贵春的自由婚姻,他还在家里声明与女儿脱离了父女关系。李秀兰和王贵春结婚的那一天,村上的老乡都来参加了这个新式婚礼,只有李老川一个人在家生闷气。结婚后,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好,积极生产获得了丰收。村里有旧脑筋的人也有了转变,开始认识到了新婚姻法的好处。在割麦子的时候,恰逢天要下大雨,秀兰和贵春跑来帮助缺少人手的李老川抢收麦子。这时李老川才认识了自由恋爱结婚的好处,心服口服地承认了秀兰和贵春的婚姻,与秀兰恢复了父女关系。
  • 黑暗的年代,世道离乱,人的尊严和生命比纸还贱。拥有悲苦人生的中学生林道静(谢芳 饰)一度试图蹈海自杀,关键时刻却被来自北大的余永泽(于是之 饰)救下,从此她的人生有了曙光和转机。因不满校方对学生运动的态度,林愤而辞职,辗转来至北平见到了余永泽。几经周折与磨难,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一起。无奈随着局势的风云变幻和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,林和余二人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大,在一次集会上,林邂逅共产党人卢嘉川(康泰 饰),她从对方手中得到许多进步书籍,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也让她恍如大梦初醒一般,渐渐明了存在于世的意义,以及人生奋斗的方向。从此,林道静走上了一条极不平凡且充满危险和考验的革命之路…… 本片根据杨沫的同名自传体长篇小说改编。
  • 剧情 
    历经艰苦的八年抗战和国共内战,新中国终于在多灾多难的华夏土地上建立起来。然而在我国的边疆的崇山峻岭、深山老林中,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则流窜盘踞,他们与当地的土匪和保守势力相勾结,彼此输送军火弹药,时刻策划着颠覆新中国的阴谋诡计。马帮头目魏福就是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和境内外反动分子相互勾结,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,源源不断将武器和通信器材运送我国境内。魏福的行径引起爱国百姓的警惕和注意,红坡头巡逻队接到举报后派出一排长冯廷贵和朱林生跟踪调查。二人伪装成赶马人接近魏福,而狡猾的坏人则流出了凶残的獠牙…… 本片根据白桦短篇小说《一个无铃的马帮》改编。
  • 剧情 
    城市出身的马兰(秦怡饰)不甘心做个平庸的家庭妇女,决心参加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。但她的想法遭到妈妈(凌元饰)和丈夫王福兴(高博饰)强烈反对。她力排众议,毅然踏上支边征程。来到工地后,她发现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,她全然不放在心上。老师傅胡阿根(穆宏饰)有传统封建思想,压根瞧不起妇女,对跟他学开铲运机的马兰更是不屑一顾。师傅不教,马兰就偷艺,一次因马兰弄断钢丝绳,胡对她大发脾气,马兰曾一度产生退却思想。这时,教导员(浦克饰)主动站出来鼓励支持她,给了她勇气,而胡阿根也认识到自己的粗暴不对,主动将铲运机驾驶技术传授给马兰......
  • 剧情 
    在交通极其困难的山区,某部铁道兵来山区修筑铁路的消息传来,老铁匠黄铁锤虽然超过了招募民工要求的年龄,也固执地请求参加修铁路的工作。他的女儿黄丽英也要去参加,他却不同意。待黄铁锤走后,丽英也偷着去了。黄铁锤参加了铁工组,由于思想保守,单纯强调保证质量而忽视了数量,生产进度比别人慢,他的小组因此没能完成竞赛指标。女儿丽英所在的土工小组的成员们,想办法进行技术革新,发明了飞箱运土法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后来,黄铁锤在老战友铁道兵陈团长的启发和女儿先进事迹的感动下,也有了进步。